梁樂諾
2025年09月27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近日,“陶石輝映 文明曙光——張家口新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展”在張家口市博物館拉開帷幕。70余件珍貴文物宛如時光使者,引領我們穿越回那個遙遠而神秘的時代,探尋這一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脈絡。
步入展廳,一件人形雙耳壺造型獨特,吸引了眾人目光。此壺於張家口宣化東門外黃土場出土,屬新石器時代晚期。壺身以孕婦形象為參照,其制作工藝復雜,由手工精心捏制而成,且經過壓光、磨光等工序,相較於同時期大量圓形的輪制陶器,更顯珍貴。
石磨盤與磨棒的組合,將我們帶入先民的日常生活。這些工具出土於尚義四台新石器時代遺址,是去除植物種子外殼、研磨成粉的關鍵器具。通過對石磨盤表面提取的澱粉顆粒分析,考古人員發現,早在距今7600年前后,四台地區的先民們就已開始加工粟和黍。
距今5000年左右,玉豬龍跟隨先民的腳步,從遼河流域沿燕山北麓來到張家口。此件玉豬龍(見圖)出土於宣化鄭家溝的一處積石塚遺址。玉豬龍是遼西紅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器物,它與積石塚共同出現在張家口,提示我們紅山文化晚期的傳播路徑。
展覽,不僅僅是文物的陳列展示,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這些靜默無言的陶器與石器,承載著張家口地區從一萬年前的文化萌芽邁向5000年前文明綻放的厚重歷史,讓我們沉浸式感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源遠流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7日 07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