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雅誦
2025年09月27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我的孩子今年5歲,9月份剛上幼兒園大班,正巧趕上國家免除了大班孩子的保育教育費,真是幸運!免費學前教育邁出的這一步,意味著什麼?
——人民網網友
發放育兒補貼、免除保育教育費……最近,一系列利好政策聚焦“養娃難”痛點,受到全社會尤其是年輕家長們的廣泛關注。
先來看看一位網友晒出的賬本:家有倆寶,老大秋季上大班,正好趕上新政策,原來每月要交500元,現在一年預計少花費近5000元。老二1歲多,一年能領到育兒補貼3600元。裡裡外外算下來,一年省下不少錢。
“一免一補,養娃壓力輕了不少。”這位網友的切身體會,折射出近年來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生育友好型社會加速建設的成果。
今年秋季學期起,免費學前教育政策已覆蓋所有幼兒園大班,包含公辦和民辦,惠及約1200萬孩子。
或許有人疑惑,一個月才免幾百元,能起多大作用?
對許多家庭而言,免除費用后,育兒成本將有效降低,尤其對城市低收入家庭、農村邊遠地區家庭、留守兒童家庭來說,更稱得上雪中送炭——不僅減輕了經濟負擔,也讓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公平。
每月幾百元看似不多,但疊加人口基數后,是一筆不小的數額。經測算,僅今年秋季一個學期,全國財政將增加支出約200億元。以政府投入的“加法”,實現家庭教育支出的“減法”,體現的是把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的價值旨歸。
目前,財政部已足額安排中央財政需要承擔的免保育教育費補助資金,同時指導各地結合地方實際,分類細化省域內免保育教育費財政補助標准,制定實施方案,督促地方落實補助資金。
免除大班保育教育費,是推動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個新起點,其背后是國家多年來一以貫之、持續加力的支持政策。一組數據,便是最直觀的証明:
國家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2013年為862億元,2023年增長到3150億元,年均增長13.8%。2024年,全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2%,比2013年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努力和成效有目共睹。
當下,免費學前教育政策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該怎麼走?政策紅利如何落地落細,真正轉化為民生實惠?
一個重要的方法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分步有序、循序漸進。要算好一筆大賬:未來幾年大約會有多少孩子出生?需要多少幼兒園學位?城鄉人口流動趨勢如何?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能否負擔得起?依據現實情況綜合考量,免費學前教育政策才能行穩致遠。
讓孩子們“能入園”“入好園”,讓年輕人“願生育”“敢生育”,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絕非簡單的“發福利”,而是讓年輕一代感受到國家托舉的力量,對未來更有信心。
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近年來,從設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到各省(區、市)普遍延長產假至158天及以上,均設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產假、5至20天不等的父母育兒假,再到加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發放育兒補貼、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一系列政策舉措可謂相互銜接、層層遞進、不斷完善。
“投資於人”照見民生為大,政策協同釋放疊加效應,這些政策生動反映出我國根據人口發展變化形勢持續精准施策、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的決心與努力。可以預見,一條生育友好之路正在鋪就——這既是民生政策應有的溫度,更是一個國家為未來蓄力的遠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7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