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奮勇爭先,決戰決勝“十四五”)

本報記者 申少鐵 邱超奕 楊彥帆

2025年08月10日08: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近日公布,提出有效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加強低收入群體兜底幫扶等10項重點舉措﹔根據《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每孩每年3600元﹔2024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9歲,“十二五”到“十四五”期間每5年增長1歲……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強化‘一老一小’等重點民生保障服務,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突出就業優先政策導向,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落實好惠民政策,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經濟發展的成果不斷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努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筑牢民生之本,加大穩就業力度。

  “公司完善的培訓體系,讓我能快速上手這份工作。”應屆畢業生林威文今年入職了廣東中山市康方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擔任細胞學研究助理一職。在當地政府的穩崗補貼、青年人才后備補貼等就業政策的支持下,康方生物招聘規模不斷擴大。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十四五”以來,我國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1200萬人以上,為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提升就業政策體系的整體效能。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等政策,連續多年開展“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等。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工就業,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目前我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

  聚焦民生之需,公共服務惠及全民。

  去年底,家住四川遂寧市船山區的聽障少年陳小明不慎從樓梯跌落,全身多處骨折。船山區教育局了解情況后,通過相關項目資金資助陳小明8200元。通過及時救治,陳小明康復后順利返校,繼續完成學業。

  我國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2024年,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超過95%,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如果沒有醫保,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家住山東東營市黃河路街道惠都小區的王女士患有糖尿病合並腎病綜合征。去年以來,她住院治療先后花費15.55萬元,通過醫保、大病保險報銷和醫療救助,個人支付1.72萬元。

  為了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我國持續深化醫改。2021年以來,我國新增布局11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城市醫聯體建設全面推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

  回應民生之盼,托起“一老一小”。

  走進北京昌平區一家“一老一小”融合中心,一群孩子正在老人們的幫助下做創意手工。這裡既有社區托育園,又有養老驛站,“我們希望通過探索新模式,幫助群眾同時解決‘顧老、看小’難題,助力‘一老一小’友好型社區建設。”該融合中心負責人李曉春說。

  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

  目前,全國護理型養老床位佔比提高到64.6%,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員約1.9億人。各地區積極推動優化生育津貼發放流程,300多個地級市和人口大縣建設了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努力讓更多群眾“托得起”“放心托”。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0日 01 版)

(責編:李楓、馬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